体验新版 | 中文繁體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中技所新闻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建设“健康中国” 转化医学大有可为

来源:   时间:

 报道记者:李洋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北京市卫计委组织、中国技术交易所承办、北京市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经过最终角逐,大会主办方从进入最终的颁奖和展示环节的27个项目中,评选出了最佳组织奖及优秀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投资价值奖和一二三等奖。

据悉,进入总决赛的27个项目都可在完成立项程序后即可立项并获得财政专项经费支持。

让医学科研成果“接地气”

转化医学是倡导从实验室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模式。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又从临床应用中提出新问题回到实验室,为研究提出新思路。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医学成果转移转化率普遍是在40%左右,而我国医疗成果转移转化率却不足10%。更值得注意的是,约有90%的医疗规范诊疗规范和标准并不是根据中国人群制定出来的,而是依照国外的规范标准翻译过来的。高端医疗装备和专利药大部分都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这就决定了药品不可能完全依靠进口,也不可能依靠跨国公司的供应,基于此,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我国拥有基于中国人群自己的诊疗规范,提供价格合理的、质量可靠的药品和治疗设备。创新是解决健康瓶颈问题,推动卫生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政府、市场、资本等各方共同发力。

同时,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在以往很多医学科研成果多以论文、专著等形式体现,由于无法与产业对接而只能遗憾束之高阁。为解决这一困境,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以首都转化医学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为试点,将产业元素引入科技研究过程,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加入市场评价环节,让医学科研成果“接地气”。

为遴选优秀医学科研成果,助推其走向临床,此次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初赛采取医院内部遴选的方式,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共申报项目400余项,其中300余个项目通过院内初赛进入复赛阶段。复赛形式为专家函评,北京市卫计委和中国技术交易所共组织医学专家、财务专家、方法学专家、投资界专家和产业界专家70余人次对各个项目进行了细致的会评工作,最终共有77个项目进入决赛。决赛采取项目路演形式,采取投资转化专家+专业专家+财务专家共同评审的方式,共同确定此次大赛获奖名单。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多轮的激烈比拼,代表首都医疗创新最高水平的27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并进入到总决赛的颁奖和展示环节。

老药新用有望解决新药研发不足难题

 “老药新用”辛伐他汀水凝胶的安全有效性评价是进入总决赛的27个优秀项目之一。该项目研发团队主要人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宋纯理说,目前我国创新药物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企业对自己的专利产品的创新发展重视不足,普遍以瞄准国外专利即将过期的商品为己任。其次,成果转化平台欠缺。第三,产品与市场衔接迟缓。第四,获资助后推进转化困难。由于一方面简单仿制带来的短期效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技术产品化的过程和不确定性,导致社会资本对创新技术产品支持的犹豫心理,在需要源头创新的产业领域,很难得到资金支持。

 “新药研发,从来都是一个向生而死的过程。而老药新用却是一个事倍功半的过程。辛伐他汀安全应用30年,多数应用为降血脂,很多国家已经将其列为非处方药。而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辛伐他汀不仅可以降血脂,还可以促进新骨生成。”宋纯理说,其所在研究团队10多年来,始终聚焦辛伐他汀在促进成骨方面的作用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该项目是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旨在研发具有骨诱导作用的可注射水凝胶产品,实现辛伐他汀老药新用的临床转化,最终造福广大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原始创新越大的药物,承担的风险也会越大。但是很关键的一点是,老药新用的安全性比较有保障,在之前的临床中,对老药的代谢、毒性都会了解得比较多。”不过,宋纯理同时指出,对于制药企业而言,真正的动机还是经济因素。一般来说,一款新药上市的周期大约是13-15年,平均成本约为20亿-30亿美元,而且新药开发的成本还在逐年上涨。因此,假设有3000种药物至少在一个国家上市销售,如果这些药物还能够治疗其它的疾病,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药物资源。“一种药可以治疗A病,同时又对B病起到一定作用,在剂型相同的情况下,医生的使用会更灵活。受限于发展空间,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一般不会太高。只有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适应症的前提下,才会保护住企业的积极性。”

解决临床“痛点”尚需多学科融合

此外,在此次大赛中,利用前沿技术解决医学痛点同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比如,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孙玉春的“3D打印的全口义齿功能易适修复系统及临床解决方案优化”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全口义齿传统技术难度大、周期长、义齿功能不容易适合,患者往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痛苦的磨合期。”孙玉春说,3D打印的全口义齿功能易适修复系统及临床解决方案优化拟基于自有口腔数字化技术,研发一种集功能印模、颌位记录与美学诊断于一身的全口诊断义齿CAD&3D打印国际原创方案,优化并建立功能易适性全口义齿数字修复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方案。

 “义齿智能CAD算法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牙科医生不能够只懂的本专业的知识,相应的大数据算法,也应该略知一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验及临床中的难题。”孙玉春说,与传统技术不同,该项目拟用印模扫描替代石膏模型,用CAD&3D打印替代手工排牙,大幅简化临床操作。优化组合闭口式印模、智能CAD、3D打印,有效降低流程累计误差,临床诊疗次数减少2-3次,大幅缩短患者无牙时间。

据悉,该项目在对义齿智能CAD算法、3D打印工艺和技工室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可快速转化为功能易适数字全口义齿产品。应用该技术制作的全口义齿预计每副售价0.3-1万元,潜在国内市场规模约为300-1000亿元。

其实,像孙玉春这样勇于涉猎最新前沿技术的医生并不在少数。在此次大赛总决赛现场,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宋红欣的个性化定制3D打印眼镜镜片的应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杨岸超的升级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核磁共振阴性的致痫病灶手术精确定位的安全、有效性研究等充分体现了医学与高新技术的融合贯通。

此次大赛中一批先期项目得到政府重点扶持和资本关注,有力带动了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望在多种积极因素的催化下迎来爆发,从根本上改变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多政策、少落地”的尴尬局面,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开启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新纪元。

关于我们 | 员工信息查询 | 法律地位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2009     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京ICP备09093569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96号

业务电话:010-62679533 邮箱:info@ctex.cn 投诉电话:010-6267958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中国技术交易大厦B座3层 邮编:100080